5 莫高窟アウトライン

流淌的韵律
——唐草纹样的生命力

唐草纹,又称蔓草纹,卷草纹,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盛行于唐朝的装饰纹样。因图案骨架组成波曲状的花草纹样,故名。唐草即是蔓草,唐草紋是依照蔓生植物的成長狀態所構成的花紋,有連綿不斷的象徵意義,唐草的曲線優美,構成自由,頭尾多作相連結鎖為九連環,適合於任何圖面的鑲嵌, 所以被廣泛地應用在裝飾上。日本称为“唐草”,因此种花纹在唐代甚为流行,以后历代多采用。在盛唐时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并在这里发扬光大,几千年以来,唐草纹样如同它绵延不绝的造型,穿越时空,跨越国界,一直到今天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図4-1

Larger

図4-1


丝绸之路的历史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 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主要是指从内地出发,经过中国西北地区,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路交通路线。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如果从罽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上述这条道路。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 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这是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壮举,由此打开了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大门,敦煌成为了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邑。古代东方文明就沿着丝绸古道向西传播,同时也将西方的文明带回了中国。


唐草纹的历史

唐草纹样起源于古代埃及,其纹样是以常春藤为原形,将藤蔓植物的枝叶按照图案法则延伸缠绕,线条迂回流畅,辗转而婀娜,具有古西亚的风情。唐草纹样后经由中国再传到日本,经由不同的地域因而产生了微妙的差别,但是唐草纹样那如同河流旋涡般的造型迂回流淌于东亚地域的各种装饰物之上。其风格鲜明,曼妙典雅,充满了生命的动感。


唐草纹的造型特点

唐草纹样的基本构架是:有主要的大型花卉分布在骨架的中心,其间穿插有小型的花蕾,通过职业呈涡形的连续回旋缠绕,将这些花卉串联起来,叶子的变形多为心型对称变化,与主体花卉的造型相呼应。主体花卉的造型种类常见的有牡丹,菊花,荷花,石榴花,以及由类似牡丹荷花的造型衍生出来的“宝象花”,——这是古代中国人创造出来的想象中的花卉,日本的唐草花卉除以上之外还有三叶葵纹以及葡萄纹样。在唐草纹为主要装饰的图案上还有与文字的结合,比如“寿”“万”字等代表福寿绵延的寓意的图形。
唐草纹样如同大河中的旋涡很快流遍东西亚各地,因其丰饶而具有生命力的造型使人们将其与“长生不老”“繁荣昌盛”等寓意联系在一起,将其纹样覆盖于日常用品之上,从衣饰纹样到各种箱笼器皿等物品。如中国的地毯,壁挂,日本的衣饰——例如“绀地花唐草模样狩衣”,“片身替铁线唐草扇面模样缝箔”等,还有陶器,铜器上的建筑石刻等装饰纹样

図4-2

Larger

図4-2


唐草纹的寓意

常春藤属于藤蔓植物,因其具有极强的繁殖力,螺旋的卷须缠绕在其他植物或树干上,急速繁殖,乃至覆盖全体,人们从中感受到无限生命力和繁荣昌盛的寓意,同时其婀娜多姿的造型具有无限魅力,因此古代印度,波斯的人们喜欢将其作为主要的装饰纹样,这也是它能经由几前年延续至今而魅力不减的原因。
西方学者认为蔓草纹样起源于遥远的古埃及,在西亚细亚则流行一种象征丰饶生命力的椰枣为原形的花纹,这种花纹在古希腊被继承了下来,提炼成涡形花纹,从地中海世界向东西方广泛传播,再传至西亚,印度和中国,被引进佛教美术,再与佛教一起传入东南亚和中国,因此我们可以在中国的许多佛教寺院的壁画上看到精美的卷草旋涡,和藻井图案,这个在著名的敦煌石窟上看见关于蔓草纹样的大量运用,尤其在敦煌的唐时期的藻井图样上看见其曼妙风姿。


中日唐草纹的特点

唐草纹样在中国和日本的运用是有差异的。虽然都是由一棵藤蔓植物衍变而来,但是在图形的构成以及比例上是不同的,中国的唐草纹是有主次的分别,即在一个构图中有主要的图形和次要图形,而藤蔓的缠绕布局上显示出了流淌的韵律及层次;而日本的唐草纹样更注重布局的均衡性,追求构图的骨架上的韵律感,强调一种装饰效果。
在线条的运用上中国的纹样注重线条粗细的变化,线条丰润厚重,讲究点、线、面结合的韵律感;而日本的纹样线条流畅均匀,更显清秀含蓄的气质。
唐草纹样所运用的载体很多,从织物,到青铜器,陶器等都有。这在中国和日本都是相同的。


充满生命力的造型的感想

这样一种奇特而美丽的图案造型并不单是来自人们的想象,其实在我们生命开始的最初形态就是以这样涡形的形式出现的,比如DNA的分子结构就是呈不断的螺旋状上升趋势;当一个哺乳动物的胚胎开始形成的时候就是一个涡形;扩大至宏观,看我们宇宙银河系的形态就是一个巨大的旋涡状造型,在数亿年前地球的诞生就是源自这种造型;中国最神秘高深的易经其实就是阐述了这样一种生命的原理和事物发展的规律。
在造型设计中以旋涡形作为一个基础的造型是屡见不鲜的应用,它的应用反映出生命力特征的表现形式。在敦煌的壁画中处处可见到唐草纹样,除此之外飞天乐伎的舞姿和整个构图的趋向等构图形式也是遵照这样的涡形来表现的,这使得画面具有快乐动感和生命力。
因为在我们的意识中就潜藏着这样的生命形式,因此很多艺术家设计师下意识中的表现形式就是圆形或涡形。建筑家所设计的楼梯的造型以及圆形的广场,比如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兵库县美术馆的楼梯的造型就是一个螺旋形,俯视之下有一种特别的美感,因此这里也成为众多摄影者所选择的构图之一。
涡形的蔓草纹就象是一条具有生命力的河流,从远古流向今天,从世界的另一方流向了另一方,从宇宙神秘的中心流向地球,创造出了生命,而生命的开始也衍生出了数千年的人类文化。


 HOME

 page top